CBA常规赛第31轮辽宁对阵上海的比赛,真是让人看得大呼过瘾。最终,辽宁队稳扎稳打拿下了胜利,以21胜10负的战绩继续在积分榜上占据第二的位置。这场比赛不光赢了比分,还让大家看到了一支有韧劲、有脑子的球队。而说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主教练杨鸣,他可不是简简单单地站在场边挥手喊几句,而是真刀真枪地带领球队实现了三赢。
最近这段时间,说实话,辽宁队确实过得挺难。你要知道,这可是卫冕冠军啊,可偏偏伤病一个接着一个,好像老天爷跟他们较劲似的。张镇麟摔了一跤歇了好久,新球员来了也还没完全融入,再加上一些比赛状态忽高忽低,看得球迷心都揪紧了。有一阵子甚至有人担心,这会不会是卫冕冠军陷入低谷的开始?不过嘛,人家毕竟是老牌强队,不可能轻易垮掉。他们最近排名杀回前四,可见这帮小伙子们还是顶住压力扛过来了。当然啦,这背后离不开杨鸣这个掌舵人。
那咱就聊聊杨鸣吧。我跟你说,他现在绝对算得上年轻少帅里最闪亮的一颗星。本来当个退役球员安安心心养老不好吗?非跑去做教练,还愣是在短短几年里硬生生从菜鸟磨成高手。这一路走下来,那叫一个励志。他最大的本事是什么呢?我觉得首先就是凝聚力特别强。不管输赢,你看他每次采访的时候,总能把全队上下拢成一股绳。他一直强调团队精神,我估摸着他的潜台词就是:兄弟们,要玩咱就一起拼到底!这么一搞,即便经历起伏,他们整个氛围始终很正向,也没有谁甩脸子或者闹矛盾。
再说点专业点儿的东西哈,其实作为卫冕冠军,经验可以算是一把双刃剑。一方面它确实能给球队提供更多底气,但另一方面,如果处理不好,很容易变成包袱比如太骄傲、太依赖过去成绩之类。但杨鸣显然深谙此道,他懂得如何利用这种经验为自己服务,同时又保持清醒头脑,把目标牢牢锁定在总决赛。从今年辽篮排兵布阵来看,不论面对顺风局还是逆风局,都表现出了比较好的节奏感和稳定性。我猜这和杨鸣日复一日盯训练课分不开。他有时候嘴上不多说,但关键时刻指哪儿打哪儿,从容淡定,让人放心。
还有一点值得夸的是他的临场应变能力越来越牛。当年刚转型做教练的时候,有些网友调侃他,说啥站桩式执教,但现在看看谁还能嘲笑他?举个例子吧,在对上海这一仗中,上半场双方势均力敌,下半场却通过防守端的小调整成功拉开差距。这种变化听起来简单,可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容易,需要精准判断形势,以及适度施压裁判争取主动权等等细节操作。有时候我就在想啊,一个人的成长速度怎么可以这么快?
那么问题来了,这三赢具体指什么呢?别急,我慢慢跟你掰扯掰扯。第一层意义,是让整个教练班子更加成熟可靠。在很多外行眼里,当主帅就该事无巨细样样亲力亲为,但其实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更擅长分工合作,比如杨鸣与助理教练乌戈之间形成了一刚一柔互补关系:前者负责宏观战略把控,后者则精于技术细节研究。这么配合下来,可以大幅提升效率,同时减少资源浪费。
第二层意义,是增强团队士气和信任感。要知道,杨鸣当年可是辽宁男篮响当当的大哥,现在身份虽然变成主帅,但骨子里的那份情谊丝毫未减。所以每次开作战会议或者休息室讲话,总能唤起大家共识。如果用一句俗语形容的话,就是典型的人靠衣装马靠鞍穿西装领带讲策略,同样驾轻就熟;脱掉外套撸胳膊吆喝两嗓子,一秒钟切换角色代入感满满。据说私底下不少年轻球员直接叫他大师兄,这样的化学反应哪里找去?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含义,就是为辽篮争冠提供独特优势。同龄少壮派主帅目前联盟里已经涌现不少,比如杜锋、郭士强等各自都有鲜明特点。然而相较而言,大多数同行还欠缺一次夺冠洗礼,而这是无法速成弥补的认知鸿沟。但对于已尝试摘桂冠滋味且不断进步中的杨导来说,则意味着一种先发制人的竞争筹码。他以丰富阅历帮助新秀避雷,又结合灵活思路寻找突破口,每一步棋都走得颇具章法。
当然喽,并不是说所有功劳都归于某个人身上,因为篮球毕竟属于团体项目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由于核心人物发挥出色而间接引发连锁效益,使整支队伍整体实力更上一层楼。因此,无论从竞技水平抑或管理维度分析皆属重大利好信号。而对于那些仍存质疑态度旁观群体,请允许我善意提醒一句:山中猛虎若隐匿,于岭雪霜亦峥嵘。
